Friday, February 18, 2005

幸福杂念 Of Happiness

不要去想自己想要得到而无法得到的东西,而是去考虑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,并加以充分的利用,这才是积极的人生观。爱其所有,不爱其所想有。

人都可以有梦想。但在梦想与现实相脱离时,就会有痛苦的产生。每人都有自己的追求。但在得不到的情况下,就不会有幸福。到底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重要呢,还是个人的幸福更为重要?是物质的,还是精神的?这是幸福人生的根本所在。

人生的功能有二:生存与享受。在生存没有保障之时,物质重要过精神;生存有了保障后,人的享受属于精神上的,即使多数情况下是由物质来表达。没有物质,就没有一切;有了物质,并不意味着有了一切。

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是半杯水的一半是没水的,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是半杯水的一半是有水的。在生活中,你是在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,而好好的享受,热爱生活呢;还是在惋惜你过去失去的一切,为没有得到你梦想的东西,而怨天尤人,憎恨生活呢?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之中作出了自己的选择,如果给予之上述的自我意识,所作的选择是否会有不同?是否需要在学校里开设人生幸福观的课程?

给予的快乐与获取的欢欣是相对的。有的人给予来的容易,这是因为精神上没有障碍的缘故。有的人获取更容易,是因为能力强,所从事的事业正是彼之能力发挥之地。但大多数人处于这二者之间,既不能理解给予,又不能顺利获取。这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放错了的缘故?

生命于有的人无限珍贵,于有的人是可有可无。有的人把生活当作一种痛苦,有的人及时行乐,还有的人却毫无感觉。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!

个人幸福是发自内心的,是需要自己是创造的。怎样对待每日生活里的烦琐小事,将决定自己平常心态的稳定。什么事情都要拿得起放得下,不然什么事都斤斤计较,人的肚量就会变得狭隘起来,就会事事都觉得不顺心,也就没有什么个人幸福可言了。

自己需要想清楚的是,自己向往的究竟是什么?是争在一些小事上的一口气,是些许物质利益,是金钱,或是自己的个人幸福。这个问题想清楚了,自己在好多事情是的态度就比较容易明确了。

中国有个古寓言《夸父追日》,太阳追到之日,也就是自己灭亡之时。英文里有个说法," Be careful about what you want ",实际上是说的同一样东西。

什么是一个人贫富的衡量标准呢?是用金钱吗?物质的标准将受到时间的限制。不同时代的物质发达水平不一样,古代不乏富甲敌国之人,可他们的财富在今天看来,是不值一提的。

在我看来,贫富的衡量标准应该有两个指数,一是人力,二是时间。在一个特定的时代里,人力有其特定的价值,可以转换成一定量的物质或者金钱,反之亦然。在远古时代,个人自己的人力就是自己的财富;而在现代,一切个人使用物品都是经过他人加工制造而成的,而这一切都是需用金钱来购买。

人世间最大的财富是人和时间。真正的富裕不是表现在能花多少钱买什么东西,而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。没有财富,个人有时间就可以去创造;没有时间,任何财富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。

人力和时间在特点条件下有特定的价值,这又可以用金钱来衡量,而且人力是可以以时间为计算单位的。自己去工作,收入大于自身价值,这份工作就是好工作,反之就不好。

有些事是我们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的,而有些事却是能力无法完成的。在自己能力内努力,给予时日,就可以看到成就;超出能力的范围,就只会浪费精力和时间,徒生烦恼。

生活的激流推动个人向前,愿意与否,现代社会物质生存取代了一切。对美好的向往,纯洁的理想,在日常生活中渐渐被繁忙的繁琐所代替。自我的消失,不是人人都能够感觉到的。“活没了”就是理想的失去后的生活状态,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?

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是水乳交融的一样东西,就是生活本身,不能把这二者分开而论。从本质上来说,这二者的都是对个人神经系统的刺激。

现代生物学表明,人的任何活动,都会对大脑皮层起到刺激作用,相应地就有一定数量激素产生。这个活动可以是个人嗜好,工作环境,生活习惯等等。譬如说抽烟,赌博,听音乐,运动,静坐等等。大脑对这些激素有印象,有记忆。

幸福是个人内心的感受,源于内心的平静,也导致内心的平静。这是首尾相接的一个循环。世人往往在寻求幸福的过程中,忘记了自己所寻求的目标,从而失去了幸福,却不知其所以然。

2003-3-29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